智能建筑中充滿各種傳感器,用于測量入住率、空氣質量、自然光、溫度、訪問等,讀取和路由來自這些傳感器的原始數據是中間件的工作。
在物理世界中,數百個傳感器正在智能建筑的每一層收集數據。在數字世界中,建筑工程師和人工智能智能正在分析和利用這些數據來進行可操作的優化。事實證明,彌合這兩個過程之間的差距是智能建筑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它的完成方式是通過一個稱為中間件的連接軟件。為了確保永無止境的數據流可以到達需要去的地方,需要中間件標準化。
原始數據實際上毫無用處。沒有限定詞和上下文,就無法理解原始數據。為了使之有用,數據必須進行排序、排列、元標記,并且經常以視覺方式呈現。決策者,無論是自動化系統還是現場工程師,都必須能夠理解數據才能發揮作用。智能建筑繼續充滿各種傳感器,用于測量入住率、空氣質量、自然光、溫度、訪問等。讀取和路由來自這些傳感器的原始數據是中間件的工作。可以路由和標記的數據越好,應用程序級別的聚合和智能功能就越好。阻礙這一重要過程的因素之一是目前沒有數據標準化來促進溝通。
物聯網缺乏標準化是困擾多個行業的一個問題。隨著幾乎每個行業都實現了更多的連接設備,這些設備之間無縫協作的需求從未如此強烈,這使得中間件成為任何構建的世界技術堆棧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行業無關的應用中間件將在降低阻礙地產科技和物聯網行業被更廣泛采用的復雜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政府推動智慧城市、聯網電網的舉措以及物聯網與機械、設備和移動設備的日益集成意味著互操作性將需要標準化。
“硬件供應商從硬件的角度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希望建筑物購買更多的硬件,”Russo解釋說。 “所以很多中間件都在大樓壁櫥里的機器上運行。然后你就有了云,一切都在移動。因此,對銷售解決方案的人有推動作用。硬件供應商表示,在建筑物中使用它更安全,但現在云更安全,可以處理大量數據。”
沒有標準化,大規模運行智慧城市所需的聚合類型是不可能的。好的中間件使商業BMS系統能夠發揮更多作用,進而使它們成為建筑管理行業更可行的解決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建筑存量轉換為智能建筑將促進城市規模的可持續管理,但如果沒有標準化的中間件層,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希望目前致力于開發中間件的一些企業能夠將中間件做得如此出色,以供其他行業采用,但鑒于該行業的分散性質,這種前景不太可能。可能需要一些監管機構的指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一直致力于研究所謂的互操作性關鍵點,希望為物聯網和遺留系統的互操作性制定指南。
在設備和系統之間建立互操作性是釋放智能建筑真正潛力的關鍵。構建一個具有足夠能力和利益相關者支持的標準化框架并非易事,但它是可能的。技術標準是我們數據驅動型經濟的支柱,是建筑行業尚無法依賴的支柱。
文章來源:中國傳動網